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13:11:15
京东新城欢迎大家投稿来信,邮箱(dcxmt2018@163.com)

关注微信

扫码关注
发布投稿
欢迎大家投稿来信
【壮丽70年•奋斗新时代】从“陋室”到“宜居”喜看新农村新变化
来源:京东新城(转载需注明出处) 日期:2019/10/12  点击:5900
责任编辑:刘冠英  


新中国成立70年来,人们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在住房条件上也一路水涨船高。拿我县农民群众来说,从危旧到安居,从“陋室”到“宜居”,住房条件的步步改善,让农民群众“住有所居”的美好愿望逐步变为现实,稳稳地支撑起他们的幸福感、安全感。今天的“壮丽70年·奋斗新时代——我和我的祖国”专栏,带您一起见证我县农民群众70年来住房条件的沧桑巨变。

新中国成立初期,能住上不漏风不漏雨的房子,对于当时绝大多数农民来说,都还是一种再简单不过的奢望。回想起当时的房屋状况,71岁的赵永刚老人历历在目。

夏垫镇苇子庄村村民赵永刚表示,他们小时候住的都是土坯房,赶上暴风雨天,屋外下大雨,屋里就下小雨,拿着瓢盆接水。提心吊胆的,生怕房倒屋塌。大人们每年都要去房顶上“补泥”,保证房子住着安全。

到了70年代,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了农村,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,农村逐渐盖起了砖瓦房。

夏垫镇苇子庄村村民赵永刚表示,以前盖房子的瓦还是沙子水泥的灰瓦,叫“洋灰瓦”,由于经济条件有限,水泥多数使不起,垒墙都是用泥来溜缝儿,当时屋子也特别少,而且大多数家庭都是几代同堂。

到了90年代,不少先富裕起来的农民推倒了“将就住”老房子,建起了讲究的“大瓦房”。2000年后,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,村子里甚至出现了小洋楼,居住空间也得到了细分,卧室开始更强调私密性,客厅的出现打破了“进门就见床”的尴尬格局,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内外装修,住房开始向精美、宜居转变。与之同步,农村生活的配套设施也越来越完善,村街道路硬化了,路灯安上了、封闭式垃圾桶“上岗了”,数字电视入户了,WiFi连上了……

进入了新时代,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,我县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让农民的住房不仅有了光鲜的“面子”,更有了舒适的“里子”。特别是我县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域“气代煤”,所有农户做饭、取暖全部用上了清洁、便利的天然气,农村居住舒适度直追城市小区。

大厂镇金庄村村民刘淑环表示,如今,家家户户通上了天然气,老百姓一分钱没花,安装燃气炉等所有费用全是政府支付的。冬天用天然气取暖,不用半夜起来烧锅炉了,既环保又省钱,还干净,晚上睡觉也不冷了,做饭也不用换罐装的煤气了,真是赶上“城里人”的生活。

“小厕所、大民生”,蚊蝇肆虐、臭气熏天的旱厕曾一度是影响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“老大难”问题。2013年以来,我县连年实施农村旱厕改造这项惠民工程。截至目前,全县已累计完成28857处农村旱厕改造。

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,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。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,县委、县政府把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作为精准脱贫工作的重中之重,截至目前,全县已有490户困难群众实现“安居梦”。

夏垫镇大棋盘村村民郝占宽表示,原来住的是几十年前的老房子,县里出钱给翻盖了,并对我们进行了产业扶持,现在已经摘掉了贫困“帽子”了,对未来的生活更有信心了。

安居才得乐业,宜居才有幸福。衷心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越来越富强,人民生活越来越美好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