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链接:严厉打击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 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资源安全底线
(本网讯 记者李欣岩)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和生态保护工作,明确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、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。日前,自然资源部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通报了2025年一季度18个破坏耕地、毁林毁草典型问题,再次敲响警钟、拧紧发条。典型问题有哪些?将面临什么处罚?我们一起来了解。
通报中的典型问题:
擅自改变林地用途,种植绿化装饰草皮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,毁坏林木,擅自开垦天然牧草地,擅自占用草原,擅自占用天然牧草地,违法占用耕地、林地,违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,违法出租耕地,非法采矿破坏永久基本农田,擅自占用林地,非法采矿侵占生态保护红线,擅自占用草地,开垦、毁坏林地等。
自然资源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将面临的处罚:
根据国家法律法规,破坏自然资源将根据行为性质和后果承担相应责任。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的违法行为,由行政机关直接实施处罚,主要包括责令改正与罚款、补种与修复等措施。因破坏自然资源导致他人损害或生态功能丧失的行为要负民事责任,主要包括赔偿损失、恢复原状等。情节严重、造成重大生态损害的行为要负刑事责任,如污染环境罪,非法占用农用地罪,盗伐、滥伐林木罪,非法采矿罪等。
温馨提示:
当前,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正在不断提升监管效率,递进式追责体系、多重惩戒手段进一步遏制违法行为。在此提醒广大群众,自觉保护森林资源与耕地,切勿存在侥幸心理,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,避免触碰法律红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