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本网讯 记者郭志媛)在中医看来,酷热的“三伏天”正是“冬病夏治”、科学养生的好时机,“三伏天”有哪些养生误区?又应该如何正确养生?下面,我们一起学习。
“三伏天”别做这些事
只防暑不防寒:夏天虽然天气炎热,但室内外温差大,加上长时间吹空调,很容易导致感冒、关节炎等疾病。
情绪太激动:炎炎夏日,人难免会心浮气躁,但激动情绪伤身体,俗话说“心静自然凉”,越是天热,我们越要心静,遇到不顺心的事,学会情绪转移。
雨后凉爽去锻炼:夏季雨后,往往比较凉爽,很多人选择在这个时候出门散步、锻炼,但是雨后湿度随热气蒸发往上走,这时出门锻炼反而会加重体内湿气,往往更易出现胸闷、头晕甚至恶心的症状,因此潮湿下雨天建议减少外出活动。
出汗后马上洗冷水澡:伏天出汗后,很多人迫不及待地冲个冷水澡,以为这样能快速降温。其实,出汗后立即冲冷水澡,会导致毛孔急剧收缩,汗液无法排出,容易引起感冒、肌肉酸痛等问题。
蔬果代替正餐:为了减肥或者觉得夏天胃口不好,有些人选择用水果、蔬菜沙拉代替正餐,这种做法虽然可以暂时减少热量摄入,但长期如此会导致营养不良,影响身体健康。
冷饮不离手:冰淇淋、冷饮适当吃可以解暑,大量吃则会伤身,长期过量的冷食物进入胃部,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,黏膜层变薄,引起黏膜水肿和糜烂。
“三伏天”这样养生效果事半功倍
少量多次补水:水别等渴了再喝,经常小口小口饮用温开水。
吃“苦”开胃:进入“三伏天”容易食欲不振,可以多吃点苦味食物,如苦瓜、苦菊等。
衣物选棉麻材质:衣服的材质会影响汗液蒸发,推荐宽松、吸湿性好的棉、麻、丝等材质,或者选择透气性强的合成纤维材料。
晚睡早起:晚睡并不是提倡熬夜,而是顺应夏季昼夜变化的特点按时作息,晚上十一点半前入睡,早上六七点起床较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