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本网讯 记者郭志媛)到大厂10余年时间,他带着团队把机场高端装备从“依赖进口”做到“全球畅销”,又以人大代表的身份,在履职路上走出了一串扎实脚印。他就是廊坊中集空港设备有限公司的“技术领头雁”,同时也是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杨东升。
说起公司的产品,杨东升如数家珍。廊坊中集空港设备有限公司作为一家生产机场摆渡车、航空食品车、集装货物装载机、散装货物装载机、牵引车等GSE设备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,设计研发了国内首台纯电动机场摆渡车、国内首台A380航空食品车等,产品畅销国内外。
正是当时“卡脖子”的困境,激发了杨东升带领团队攻坚的决心。多年来,中集空港通过不断学习和自主研发,先后攻克纯电驱动、双向驾驶、智慧化控制等核心技术,实现了进口产品的替代。截至目前,产品覆盖80余个国家和地区。
技术本土化,但眼光要全球化。近年来,公司整合资源、开拓思路,将车辆研发方向从旅客类向货运机务类拓展,并通过县内“助企引智”政策,引入外籍专家,与国外多基地建立协同关系,在实现技术本土化的同时,对产品注入国际基因,并将大厂打造为中级空港车辆业务的全球技术研发中心。
作为中集空港技术带头人,杨东升主持多个研发项目,获得专利40余项、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2项,带领团队不断打破国外技术垄断,引领创新产品走向世界。全球首台双向驾驶纯电动机场摆渡车一经推出,就获得了各大机场的认可,订单也随之而来。
搞技术就得敢啃硬骨头,当代表更得履职尽责、回馈社会。履职期间,杨东升认真学习《代表法》等法律法规,不断提升自身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,广泛收集民意,积极参与建言献策。作为县人大制度研究会副会长,他深入研究人大在服务全县工作大局中的制度优势,进一步明确代表承担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职责。作为县“招商大使”,杨东升积极推动招商引资和项目落地工作,2022年成功引进新业务公司落户我县,年内企业顺利达到工业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标准;同时兼任大厂一中外部教师,积极参加学术及技术交流活动,在不同的岗位和领域履行代表职责。
2024年,公司产值约为3.06亿元,实现纳税超过1250万元,解决就业300余人。这位身兼企业家、工程师、人大代表多重身份的“技术拓荒牛”,用一项项突破性成果诠释着“中国智造”的崛起,也用扎实的履职行动践行着“人民选我当代表,我当代表为人民”的承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