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邢台市内丘县太行山深处的一处隐秘山坳里,有一座山里常见的青石小院,这里曾是抗战隐秘战线的一个联络点——八路军冀西交通总站。
1938年11月,共产党员、被誉为“红色教授”的杨秀峰根据党中央和北方局指示,深入太行开辟冀西抗日根据地,在黄岔村成立了内丘县抗日独立营。当时,冀西地区是连接冀南和太行两个根据地的纽带,黄岔村就在杨秀峰领导下最早建立起交通站,护送抗日干部、传递情报信件、运送急需物资。
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吴乾:“像刘少奇、陈毅从华中回延安的时候,都经过了华北的抗日根据地,在这个过程中,秘密交通员一路护送。秘密交通线就像是隐蔽的输血管一样,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。”
不少黄岔村村民主动请缨成为交通员,其中张荣妮便是一名出色的女交通员。1942年以后,日寇对根据地的“扫荡”越发变本加厉,为了穿越封锁线,郭永善和张荣妮假扮夫妻,郭永善负责打通沿线关系,张荣妮则承担护送任务。
黄岔村村民,郭永善、张荣妮孙子郭立军:“为啥说俺奶奶是飞毛腿呢,有时候天一黑我奶奶带着人就往外走,从河村到黄岔村都得170里地,第二天就得回来,证明这个人在家里,不然(会被)怀疑是给共产党工作。地下工作人员来了以后,他也得变装,俺爷爷都提前给他安排好,利用他的关系网,明面上是亲戚,背地里干的是交通员。”
这段电视剧般的传奇经历让人感动,这对假夫妻最终也成了生死与共的真伴侣。
河北师范大学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吴乾:“秘密交通员在护送过路人员的过程中,也遭遇了十分大的危险,并不是说每一次他们经过封锁线的时候都能够安全通过,有许多人也为此献出了宝贵生命。”
硝烟散尽,山河重光。昔日肩负绝密使命的小院如今由村民精心守护着,老人们的讲述让红色故事和先烈们的不朽精神代代流传。
来源:冀云